《公考雷达跟帖评论服务协议》


公考雷达产品(包含公考雷达APP、公考雷达H5、PC网站,下同)提供的跟帖评论服务,旨在为用户提供文明、理性、友善、高质量的信息分享和公共讨论的网络交流空间。公考雷达依据并贯彻《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主管部门的管理政策,制定本服务协议。


一、公考雷达提供的跟帖评论服务

跟帖评论服务,是指互联网网站、应用程序以及其他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网站平台,以评论、回复、留言、弹幕、点赞等方式,为用户提供发表文字、符号、表情、图片、音视频等信息的服务。

公考雷达提供的跟帖评论服务如下:

1、产品中的报考问答服务:供用户对本平台发布的招考资讯及各类考试信息发表意见或解答他人疑问的服务。(包括但不限于语音、文字、表情、图片、音视频等信息)

2、产品中的发现板块评论服务:供用户对本平台发布的报考指南、雷达头条等媒体号文章、视频内容发表评论的服务。(包括但不限于语音、文字、表情、图片、音视频等信息)


二、公考雷达用户权责

1、用户享有公考雷达账号及昵称的使用权。该使用权不得以任何方式私自出借或转让。用户需妥善保管账号信息,通过账号发布的行为将被视为该用户的行为,用户需承担由此行为导致的损失及后果。

公考雷达积极维护网络数据和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严格按照法律及相关法规采取技术保护措施并进行安全评估。建立健全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涉及用户个人信息的,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用户的授权或同意。(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具体内容可查看《公考雷达隐私政策》。)

2、用户在公考雷达平台的跟帖评论行为不得与现行法律法规和本服务协议相冲突。公考雷达依据《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针对跟帖评论信息执行先审后发制度,会对用户在本平台发布的信息进行信用评估,根据信用等级确定服务范围及功能。

产品的信用等级分为三个等级,记录至用户档案:

① A级用户:信用良好,发布的信息均符合本服务协议,账号当前状态无违规记录(或有违规记录且均申诉成功),可享受公考雷达提供的跟帖评论服务(报考问答服务、发现板块评论服务),包含提问、评论、回答、回复、点赞等方式,评论针对全站公开。

② B级用户:信用中等,发布的信息记录中存在不符合本服务协议的信息,公考雷达拒绝发布或删除违规信息,并进行违规提示。违规提示次数将记录至用户档案进行累计,有效的(申诉成功不参与计算)违规提示超过10次,信用等级将降为C级,成为黑名单用户。

B级用户仍可正常使用公考雷达提供的跟帖评论服务(报考问答服务、发现板块评论服务),包含提问、评论、回答、回复、点赞等方式,违规评论不会被公开。

③ C级用户:信用较差,发布的信息记录中存在严重违背本服务协议的信息,将会列入黑名单,限制跟帖评论功能。针对发布违法和不良信息内容和误导公众舆论的用户,依法采取封禁账号(无法登录)、注销账号、禁止重新注册等处置措施,并保存相关记录。


3、用户对被处置的跟帖评论信息存在异议的,有权向公考雷达提出申诉,公考雷达将按照本服务协议进行核查处理。

公考雷达APP的申诉方法如下:

方式一(推荐):① 进入公考雷达【我的-设置-申诉中心】;② 选择需申诉的评论/问答内容,提供申诉说明信息并提交。

方式二:① 进入【我的】-我的问答/我的评论;② 在发布记录中,找到需申诉的内容,点击"审核未通过>";③进入弹窗,点击【我有疑问,去申诉】;④ 提供申诉说明,并提交。

方式三:联系在线客服,提供用户ID及评论内容或截图等相关信息进行申诉。

公考雷达H5、PC网站的申诉方法:通过在线客服申诉或在公考雷达APP登录账号,按照上文提供的方式进行申诉。

针对申诉请求,公考雷达将及时受理,并通过对应平台的系统消息告知处理结果,如有疑问,可联系在线客服,做进一步的沟通。

每条被举报内容只能申诉一次。申诉结果通过,将恢复用户被举报的内容,使其对全站可见。申诉不通过,将按本服务协议规则处置。


4、为了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公考雷达欢迎用户举报各类不法传播活动和违法有害信息。完成真实身份验证的用户可使用线上举报功能,举报方法如下:

公考雷达APP:① 针对需举报内容长按;② 点击【举报】按钮;③ 选择举报理由,并提交。

公考雷达H5、PC网站:① 点击需举报内容的举报图标;② 选择举报理由,并提交。

针对举报信息,公考雷达将在24小时及时受理(工作日),并通过对应平台的系统消息告知处理结果,如有疑问,可联系在线客服,做进一步的沟通。

针对恶意举报,若经核实,同个用户30天内连续出现超过10次举报内容与事实不符或举报内容未违反本协议,15个工作日内该用户的所有举报将被不予受理。

5、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注册账号,应由法定监护人陪同阅读本服务协议并表示同意,方可使用本平台的跟帖评论服务。

6、若用户违反本服务协议、发布侵害第三人合法权益的信息而导致本网站被判决向被侵权人赔偿,我们将依法保留向该用户追偿的权利。

7、用户提交的任何内容,本平台有权在世界范围内,利用媒体、已知或未知的技术,永久、免费、独家、再授权使用,包括复制、修改、改编、出版、翻译、创作衍生作品等。


三、公考雷达跟帖评论管理说明


用户使用公考雷达评论跟帖服务,应尊重其他用户合法权益及公民个人隐私,尊重社会公序良俗,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逾越法律法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利益、公民合法权益、社会公共秩序、道德风尚和信息真实性“七条底线”;不得发布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禁止的信息内容。

上文提及的国家法律法规,包括但不限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

本平台视所有注册用户自动承诺不发表下列信息:

1.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2.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3.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4.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5.煽动地域歧视、地域仇恨的;

6.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迷信的;

7.贬低他人性别、种族、阶级、国别、性取向、残疾的;

8.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9.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信息或者教唆犯罪的;

10.侮辱或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11.对他人进行暴力恐吓、威胁,实施人肉搜索的;

12.未获得未满18周岁未成年人法定监护人的书面同意,传播该未成年人的隐私信息的;

13.散布污言秽语,损坏社会公序良俗的;

14.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

15.散布非法商业广告,或类似的商业招揽信息;

16.使用本网站常用语言文字以外的其他语言文字评论的;

17.与所评论的信息毫无关系的;

18.所发表的信息毫无意义的,或刻意使用字符组合以逃避技术审核的;

19.法律、法规和规章禁止传播的其他信息。


公考雷达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要求用户进行基于移动电话号码的实名认证。对于未进行实名认证的用户不开放跟帖评论服务。对实名认证的用户发表的内容,我们保留相应的管理权利。我们将通过人工审核或接受用户举报等途径进行管理。

针对违规处理包括:内容处理和账号权限处理。

1、内容处理包括但不限于:拒绝发布、删除该条违规评论。

2、账号权限处理包括但不限于:

(1)进行违规提示,并将违规次数录入用户档案;

(2)审核人员可手动添加严重违规用户进入黑名单,黑名单用户将被禁止跟帖评论、点赞,禁止重新注册使用跟帖评论服务功能;违规警告累计10次,将自动列入黑名单;

(3)严重违规将被封禁账号、注销账号,停止提供服务,禁止重新注册使用。同时,对涉嫌违法犯罪的言论将保存在案、并向有关部门如实报告。


本服务协议自2022年12月14日起施行